广西纽扣好看(纽扣饰品做法)
本文目录一览:
壮族的服饰和生活习惯
服饰:壮族多用自织土布做衣料,款式多样。女子服装多为蓝黑色,裤角稍宽,头戴提花毛巾,腰间系围裙;男子则多穿对襟上衣,腰间系腰带。婚俗:壮族婚俗丰富多样,如“炮火”入洞房、背字、新娘过河等。这些习俗既体现了壮族人民的热情好客,也反映了他们对婚姻和家庭的重视。
男性则穿着黑布对襟衣和宽大裤子,头裹黑巾。节日或特定场合,人们会穿上土布鞋或装饰性的鞋子。清末民国期间的变迁 随着时代的发展,壮族女性的服饰变为宽阔的唐装,腰间系着半边围裙。男性则开始穿着对襟唐装和宽裤。读书人和公务员则更倾向于中山装,而老年人依旧头裹黑布。
以蓝黑色衣裙、衣裤式短装为主。《天下郡国利病书》载:“壮人花衣短裙,男子着短衫,名曰黎桶,腰前后两幅掩不及膝,妇女也着黎桶,下围花幔。
壮族的风俗习惯独具魅力,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:居住习俗 壮族人喜欢依山傍水而居,传统民居为木楼结构。木楼上面住人,下面圈牲畜。房屋布局中,神龛通常放在整个房子的中轴线上,前厅用于举行庆典和社交活动,两边厢房住人,后厅为生活区。
壮族的生活习惯:壮族人民喜欢依山傍水而居,传统民居有楼居、半楼居和地居。主食是大米和玉米,以生鱼片为佳肴,三月三吃五色饭,烤整猪、白斩鸡也是待客的特色佳肴。壮族以农业为主,民间传统歌节是歌圩。壮族的节日:歌圩是壮族地区盛行的一种节日,各地圩期不完全一样,大体上春秋二季为最盛。
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经典民族服饰都有哪些?
答案:广西壮族自治区有多个民族,各民族有其经典服饰。壮族的服饰颇具特色,女子一般穿无领、左衽、绣花滚边的衣服和滚边、宽脚的裤子,腰间束绣花围腰,下身穿褶裙和绣花鞋,头上包各式头巾,如喜用黑帕或花帕;男子多穿对襟上衣,纽扣以布结之,下着宽裤,脚穿草鞋或布鞋。
服饰:在广西壮族自治区,苗族的服饰特点鲜明,女性常穿着短上衣搭配百褶裙,而侗族男性则多选择对襟、左衽或右衽的上衣,搭配长裤和绑腿。瑶族服饰因支系不同而有较大差异,男性通常穿着青蓝色的对襟或斜襟短衣,有的还穿交领长衫,搭配长短不一的裤子和头巾、绑腿,整体风格朴实无华。
苗族分布较广,支系众多,服饰有明显的地域差异。妇女较典型的装束是短上衣,百褶裙。侗族男子的上衣有对襟、左衽和右衽三种,下着长裤,裹绑腿。瑶族各支系服饰存在较大差异,男子服装以青蓝色为基本色调,以对襟、斜襟、琵琶襟短衣为主,也有的穿交领长衫。配长短不一的裤子,扎头巾、打绑腿,朴实无华。
壮服,又称骆越服或越服,是百越部族中的西瓯越和骆越服饰文化在历史长河中的融合与演变。 改革开放后,壮服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被各民族同胞公认为区域性民族代表服装,同时也是云南省文山壮苗自治州的代表性州服之一。
广西壮族自治区:壮族服饰多样,男子多穿对襟衫,长裤,头戴头巾或斗笠。女子则常穿绣花短上衣,配长裤或长裙,头戴银饰或彩色头巾。风俗 五个自治区的风俗各具特色,包括但不限于节日庆典、婚丧嫁娶、饮食习惯等方面。
在集中本民族民间文学、音乐、舞蹈、技艺的基础上,壮族人民创造了壮戏。铜鼓是壮族最有代表性的民间乐器。壮族在宋代史籍中称为“撞”、“僮”、“(彳+童)”。解放后称“僮”。1965年10月12日,经广西僮族自治区人民委员会报请国务院批准,改族名为“壮族”。
瑶族资料
1、在老挝,瑶族与苗族共同被称为“老松族”,象征着山区的居民,约有5万人居住。在缅甸,瑶族的数量相对较少,可能只有大约120人。泰国的瑶族人口为34101人,占总人口的0.16%。在东南亚以外,柬埔寨等国家也有瑶族分布,但具体人数和分布情况尚不清楚。美国是瑶族海外迁徙的重要一站,约有7万人在此生活。
2、据越南1982年的资料,该国有瑶族34.6万人。在老挝,苗族和瑶族被合称国“老松族”,意即住在山上的老挝人。在这里生活的瑶人约有5万。缅甸的瑶族人数较少,有人认为仅有120人。泰国瑶族人口共34101人,占泰总人中的0.16%。此外、在柬埔寨等国亦有瑶人居住,但人口与分布均不详。
3、瑶族,作为中国固有的宗教文化,是南方山地民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。他们主要分布在广西、湖南、云南、广东、江西、海南等130多个县,其中广西是瑶族人口最为集中的省份,占比全国约60%。据统计,2001年广西瑶族人口达到1458万人,主要聚居于恭城、富川、都安、金秀、巴马、大化等6个瑶族自治县。
4、瑶族人喜欢吃虫蛹,常吃的有松树蛹、葛藤蛹、野蜂蛹、蜜蜂蛹等。瑶族人还喜欢利用山区特色自己加工制作蔗糖、红薯糖、蜂糖等。瑶族人大都喜欢喝酒,一般家中用大米、玉米、红薯等自酿,每天常喝3次。云南瑶族喜用醪糟泡制水酒饮用,外出时,常用竹筒盛放饮时对水。
壮族的生活习惯、节日、穿着
1、壮族的节日:歌圩是壮族地区盛行的一种节日,各地圩期不完全一样,大体上春秋二季为最盛。此外,还有不定期的歌圩。定期歌圩一般一年举行三两次,规模大者上万人参加,小者也有一二千人。不定期歌圩一般是小型的,三五十人,一二十人都可以进行。
2、壮族最隆重的节日莫过于春节,其次是七月十五中元鬼节、三月清明上坟、八月十五中秋,还有端午、重阳、尝新、冬至、牛魂、送灶等等,几乎每个月都要过节。
3、在赶圩、歌场或节日穿绣花鞋。壮族妇女普遍喜好戴耳环、手镯和项圈。服装花色和佩戴的小饰物,各地略有不同。上衣的长短有两个流派,大多数地区是短及腰的,少数地区上衣长及膝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